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2025
05/19
08:24
贡献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一、引言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hronic alcoholic encephalopathy)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的一组疾病综合征。随着全球饮酒人群的不断增加,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功能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有效防治该疾病至关重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长期且过量饮酒是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主要病因。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标准(如乙醇摄入量超过60克,且持续数年以上),就显著增加了患病风险。不同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长期的酒精刺激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人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以及神经系统对酒精损伤的易感性。例如,一些与酒精代谢酶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酒精在体内代谢异常,使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加重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酒精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导致体内维生素B1水平降低。维生素B1参与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过程,缺乏它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进而引发脑病。

2.发病机制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可以与神经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长期饮酒可引起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影响离子通道功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摄取及代谢。例如,酒精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异常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引发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酒精还会影响脑内的血液循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酒精可促使脑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供血不足,损害神经细胞。此外,慢性酒精中毒还可引发炎症反应,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对神经细胞造成间接损伤。

三、临床表现

1.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常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受损明显。例如,患者可能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忘记自己是否吃过饭、是否和别人交谈过等。随着病情进展,远事记忆也会受到影响,对过去的重要事件和经历回忆困难。

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进行日常活动或与他人交流时容易分心,思维变得迟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患者在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效率低下,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执行功能障碍,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受损。患者可能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2.精神症状

抑郁情绪较为常见,患者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焦虑症状也不少见,患者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手抖等,可伴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患者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如听到有人在耳边说话、议论自己等;妄想则多为被害妄想,患者坚信有人要害自己,从而产生恐惧、不安等情绪。

3.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如同醉酒状。这是由于酒精损害了小脑等与平衡和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

眼球震颤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眼球会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摆动,可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头部运动的协调性。

严重者可出现肢体震颤,多为意向性震颤,即当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震颤会加重。此外,还可能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可伴有肌肉无力。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起始年龄、饮酒量、饮酒频率、饮酒种类等信息。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史,如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神经系统疾病或酒精相关问题。

2.临床表现评估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进行全面评估。可采用专业的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者的共济运动、眼球运动、感觉功能、肌力和肌张力等,以发现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因为长期饮酒常导致肝脏损害,这些指标可能升高。同时,检测血清维生素B1水平,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维生素B1缺乏。

尿液检查可检测尿中酒精代谢产物的含量,辅助判断患者近期的饮酒情况。

4.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脑萎缩,尤其是额叶、颞叶和小脑等部位的萎缩较为明显。还可观察到脑白质病变,表现为脑白质的信号改变,提示神经纤维的损害。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检测大脑的代谢情况,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常表现为大脑皮质、基底节等区域的代谢减低,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五、治疗

1.戒酒

戒酒是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关键。可采用逐渐递减饮酒量的方法进行戒酒,避免突然戒酒导致戒断症状过于严重。对于戒断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戒酒,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缓解戒断引起的焦虑、震颤、失眠等症状,预防癫痫发作;纳曲酮可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奖赏效应,减少对酒精的渴望。

2.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B1及其他B族维生素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维生素B1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维生素B1,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制剂,以满足机体对多种B族维生素的需求。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纠正患者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

3.药物治疗

对于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针对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可使用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和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或新型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等)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

4.康复治疗

认知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等。例如,通过让患者进行记忆游戏、拼图、数字计算等训练活动,改善其认知水平。

运动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共济失调、肢体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康复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可帮助患者认识饮酒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调整心态,树立戒酒的信心,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预后与患者的饮酒时间、饮酒量、是否及时治疗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戒酒,同时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可能有所缓解,神经系统功能也能有所恢复。然而,对于病情严重、饮酒时间较长且治疗不及时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可能会遗留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残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2.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酒精危害的认识,宣传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相关知识,使人们了解长期过量饮酒对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制定合理的饮酒建议,一般建议男性每天乙醇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可适当进食,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同时,关注自身及身边人的饮酒行为,若发现有过度饮酒或酒精依赖的迹象,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康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喝牛奶出现腹泻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
肠胃不好的人群,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上,大家需要做好预防,因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出现腹泻的问题。导致的腹泻的原因是肠胃的问题,还是因为乳糖不耐的问题导致的呢?对于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样做好改善呢?...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973次阅读 2019-07-31

大便有血是怎么回事
大便有血,医学上称为便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肛门疾病痔疮:这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通常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的特点是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567次阅读 2025-04-30

酒精中毒性脑病
酒精中毒性脑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引发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病因及发病机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341次阅读 2025-04-29

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产物,在人体多个器官都可能出现,如肾结石、胆结石等。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代谢异常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于维持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当某些物质的代谢出现异...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94次阅读 2025-04-28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以下是针对母乳性黄疸的一些处理方法:1.继续母乳喂养对于大多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一般在出生后2...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150次阅读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