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2024
11/19
14:54
贡献

哪些原因会导致鼻出血 鼻出血要注意哪些禁忌

鼻出血问题在生活中多见,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这样的情况都比较常见。针对鼻出血问题导致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人出现鼻出血问题,原因也不一样,所以需要做好正确的预防。那么,你知道哪些原因导致鼻出血吗?鼻出血问题要注意哪些禁忌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哪些原因会导致鼻出血

1、气候因素

气候干燥导致鼻黏膜干燥结痂所致。

2、外伤

抠鼻子、过于用力擤鼻子、剧烈喷嚏等,都会损伤鼻黏膜血管,导致鼻出血。孩子跌倒后撞伤鼻部,使鼻黏膜撕裂,也会引起鼻出血。

3、发热

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感、出血热等。

4、鼻腔和鼻窦有炎症

各种鼻腔和鼻窦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都会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

5、鼻腔异物

孩子把纸团、果皮、瓜子、玩具小零件等东西塞进鼻腔,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6、维生素缺乏

以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及钙缺乏多见。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这种情况常有家族史。

鼻出血要注意哪些禁忌

1、要镇静,忌惊慌,因为精神过分紧张对止血不利。

2、忌把头仰着,仰头的时候,前鼻孔流出的血液就会畅通无阻地流向后鼻孔,再经后鼻孔流向口腔,这样,血液不容易凝固成块,难以止血。

3、忌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个鼻孔,因这样使血液流到别处。因为鼻孔与口、眼、耳都是相通的,血液可以从这些地方流出,严重者造成“七孔流血”。

4、忌用痰盂接血,采取身体前俯低头姿势向痰盂内吐血,一方面因病人头部过低,可使出血更多;另方面痰盂中水与血混合,显示出血量多,使病人精神紧张,也可增加出血。

5、忌仍用鼻子呼吸,应暂时改用口进行呼吸。

如何预防鼻子出血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温度要适宜。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开窗通风换气,温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气过于干燥可诱发鼻腔出血,所以空气湿度应≥60%。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勿用力擤鼻,对症止咳。

3、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4、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应定期防治原发病,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5、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应纠正患儿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以上这些都是鼻出血问题的介绍,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注意预防,尤其是经常鼻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视,要注意看是不是疾病原因导致。有些人,往往鼻子被轻轻碰到就会出血,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对日常的恢复好,希望这些能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章

耳膜修补手术
一、什么是耳膜修补手术耳膜,即鼓膜,是分隔外耳道与中耳腔的一层薄膜,对听力起着重要作用。当耳膜因外伤(如挖耳、耳部撞击等)或中耳疾病(如慢性中耳炎反复炎症刺激)出现穿孔时,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还会...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145次阅读 2025-04-27

世界嗓音日 | 达仁堂清咽滴丸开展“清咽爱嗓周活动”,为190万人响亮新声
4月16日,在第23个世界嗓音日之际,达仁堂携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与怡康连锁,以“清咽爱嗓,响亮新声”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覆盖多平台、多维度的健康守护活动,用专业力量与温暖关怀,为大众的嗓音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140次阅读 2025-04-24

耳朵里总有声音在响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耳朵里总有声音在响,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耳鸣。耳鸣看似是个小问题,却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耳鸣的表现形式耳鸣所产生的声音多种多样,有的...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392次阅读 2025-04-21

嗓子有痰咳不出咽不下的原因
嗓子出现有痰咳不出咽不下的情况,原因较为多样。一方面,慢性咽炎是常见病因之一。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用嗓、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气体等,会刺激咽部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导致咽部黏膜增生、肥厚,产生分...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48次阅读 2025-04-21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新方案:全球首个季节性过敏性鼻炎IL-4Rα生物制剂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2025年2月7日,康诺亚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这是康悦达®继2024年9月、12月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之后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成为目前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776次阅读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