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为你详细介绍疱疹性咽峡炎。
一、病因
引发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种类繁多,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较为常见。这些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粪 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间接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二、症状
发热:患儿常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8℃ 40℃,部分患儿体温可超过40℃,发热可持续2 4天。
口腔疱疹或溃疡: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 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
咽喉疼痛:由于口腔疱疹和溃疡的存在,患儿会感到咽喉疼痛,尤其在吞咽时疼痛加剧,导致患儿食欲减退、流口水等。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有可能出现精神欠佳、烦躁不安等表现。
三、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咽喉疼痛等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可能会结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判断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在必要时,还可能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病毒类型。
四、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方面,宜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喉疼痛。同时,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水分。
对症治疗
发热:当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等;当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咽喉疼痛: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以缓解咽喉疼痛症状。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的患儿,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病毒药物。
五、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周围有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增强免疫力: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