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又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在祛黄褐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肤失于濡养,从而出现色斑。脾胃虚弱也不容忽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也会引发黄褐斑。此外,肝肾不足,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熏蒸面部;或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凝滞,均可导致面部色素沉着。
1.肝郁气滞型
症状:色斑颜色较深,伴有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剂: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丹参、郁金等。
2.脾胃虚弱型
症状:色斑颜色相对较淡,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消斑。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包括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黄芪、当归等。
3.肝肾不足型
症状:色斑颜色灰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消斑。
方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若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药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可加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等;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附子、肉桂,还可酌加鹿角霜、仙灵脾等。
1.中药面膜
将具有祛斑功效的中药如白芷、白芨、白附子、茯苓、珍珠粉等研成细粉,根据不同肤质加入适量的蛋清、蜂蜜、牛奶等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面部,20 30分钟后洗净。每周可使用2 3次,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色斑。
例如,以白芷、白芨、茯苓等量研末,加适量蜂蜜调成面膜,有美白祛斑、滋润肌肤的作用。
2.中药熏蒸
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中药,如川芎、当归、丹参、防风等,加水煎煮后,利用蒸汽熏蒸面部。通过温热和药力的双重作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使色斑逐渐减轻。一般每周熏蒸2 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1.体针
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肝俞、肾俞、脾俞等。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选穴,肝郁气滞型可加太冲、期门;脾胃虚弱型加中脘、气海;肝肾不足型加太溪、关元。针刺手法根据虚实情况采用补泻手法,留针20 30分钟,每周治疗2 3次。
2.耳针
取内分泌、肝、肾、脾、面颊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 5次,每次每穴按压1 2分钟,以耳部微微发热、疼痛为度。两耳交替进行,3 5天更换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山楂橘皮饮
原料:山楂、橘皮各10克。
做法:将山楂、橘皮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 20分钟,去渣取汁。可代茶饮,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合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
2.枸杞桑椹粥
原料:枸杞子、桑椹各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桑椹洗净,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大米、枸杞子、桑椹,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熟,加入冰糖调味。此粥能滋补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型黄褐斑患者。
1.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瑜伽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绪。
2.饮食起居: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苹果、橙子等,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注意防晒,外出时可使用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
中医祛黄褐斑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食疗、调护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