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
发热:体温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一般腋下体温超过37.3℃可视为发热,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情况。
咳嗽:多为干咳,即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不过,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咳嗽,所以单纯咳嗽不能确诊。
乏力:全身感到疲倦、虚弱,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简单活动如上下楼梯、步行短距离等都可能觉得费力。
其他症状: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这可能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影响到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而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相对较为有特征性,其他普通疾病较少出现,但也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有此症状。
如果近期有以下接触情况,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会增加:
密切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如共同居住、同一办公室工作、在同一交通工具内且距离较近等情况。
前往疫情高发地区:近期去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的地区,在当地可能接触到携带病毒的人群或被污染的环境。
接触过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接触过来自疫情地区的冷链食品、快递包裹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没有及时做好手卫生,再触摸口鼻,也有感染风险。
核酸检测:这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通过采集鼻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基本可确诊感染。但也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即实际感染了病毒,但检测结果却显示阴性,这可能与采样方法不准确、样本保存和运输不当等因素有关。
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可自行检测。一般在感染早期,当病毒载量较高时,抗原检测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但抗原检测的准确性相对核酸检测略低,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若抗原检测阳性,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若抗原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高度怀疑感染,也可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