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2025
02/17
12:00
贡献

年轻人高血糖:迷雾中的自救指南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高血糖似乎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关联不大。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数据却令人大跌眼镜,年轻人血糖高的现象愈发普遍。曾经,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的多是步入中年、身体开始发福的人群,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了血糖指标亮起的红灯。在医院的内分泌科,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常见,这不禁让人深思:年轻人的血糖究竟怎么了?

这些血糖高的年轻人中,有的是在入职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的则是因频繁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莫名下降等症状就医后确诊。就像 23 岁的小燕,她日常喜欢把奶茶当水喝,还热衷于吃烧烤,结果突发 “急性脂源性胰腺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被送进医院抢救 ,检查发现空腹血糖超出正常值 4 倍多。还有 19 岁体重高达 200 斤的小江,平时爱拿可乐当水喝,血糖达正常人的 14 倍,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进 ICU 抢救 8 天才捡回一条命。这些真实的案例都在提醒着我们,年轻人血糖高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面对这样的情况,年轻人和家长们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年轻人血糖高会恢复吗?如果不能恢复,对未来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能恢复,又该怎么做?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关系到年轻人当下的健康,更与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紧密相连。而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年轻人血糖高的原因。

追根溯源:血糖高的 “祸根” 在哪

在了解年轻人血糖高能否恢复之前,我们先来追根溯源,探寻血糖高的 “祸根”。

遗传因素是导致年轻人血糖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年轻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 30%-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可高达 70%-100%。遗传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比如,小张的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小张在 25 岁时就被查出了血糖偏高,遗传因素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年轻人血糖高的关键因素,而在不良生活方式中,饮食首当其冲。如今,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 “三高” 饮食在年轻人中极为普遍。外卖中的炸鸡、汉堡、薯条等,不仅油脂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奶茶、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更是成为年轻人的日常饮品。有研究表明,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年轻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常饮用者高出 20%。过度摄入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像前文提到的小燕和小江,他们对高糖、高脂肪食物和饮料的偏爱,无疑是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

除了饮食,作息也是重要因素。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年轻人为了工作、学习熬夜加班,有的则是沉迷于电子游戏、追剧等娱乐活动。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而激素失衡又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使得血糖调节出现异常,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一项针对年轻人的睡眠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每晚睡 7-8 小时的人高出 25%。

另外,运动量匮乏也是年轻人血糖高的一大 “帮凶”。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出行有交通工具,工作学习长时间久坐,日常体力活动大幅减少。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维持正常体重,还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而缺乏运动,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肥胖又进一步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使血糖升高。据统计,每周运动时间不足 150 分钟的年轻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经常运动者的 1.5 倍。

高血糖能否逆转:不同情况大揭秘

在弄清楚血糖高的原因后,我们再来探讨年轻人血糖高是否能恢复的问题。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应激性高血糖:短暂 “风暴” 可平息

有一种情况是应激性高血糖,它是指个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由于体内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临床表现 。当人们遭遇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创伤、脑出血、大面积烧伤等情况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血糖会随之升高。

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应激性高血糖通常是暂时性的,就像一场短暂的 “风暴”。当这些应激因素消除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逐渐恢复正常,血糖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水平。比如,小李因车祸受伤,在治疗期间血糖升高,但随着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血糖又回到了正常范围。又比如,小王在患上严重肺炎时血糖升高,经过积极治疗肺炎痊愈后,血糖也恢复正常了。所以,对于应激性高血糖的年轻人来说,只要积极治疗引发应激的原发病,血糖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

糖尿病性高血糖:漫漫 “控糖” 路

然而,如果是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情况就相对复杂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胰岛 β 细胞,导致胰岛 β 细胞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升高。这类糖尿病患者通常起病急,“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目前,1 型糖尿病无法完全治愈,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通过定时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2 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共同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尽管胰腺仍能制造一定量的胰岛素,但其数量不足或使用效率低下。2 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诊断出患有 2 型糖尿病,这与年轻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2 型糖尿病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比如,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结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很多 2 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自救行动:年轻人控糖攻略

当年轻人发现自己血糖高时,不要惊慌失措,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干预,是可以改善血糖状况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年轻人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重塑生活习惯:开启健康之门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对于血糖高的年轻人来说,重塑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规律作息是首要任务。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个器官的功能都遵循着一定的生物钟。熬夜会打破这种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所以,年轻人要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 7-8 小时。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早上 7-8 点左右起床,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为血糖的正常调节创造良好的条件。

适度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对于血糖高的年轻人来说,每周至少要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抗阻力运动,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血糖的控制。不过,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运动时间也有讲究,尽量避免在空腹或血糖过高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或其他意外。一般来说,饭后 1-2 小时进行运动较为合适。

另外,戒烟限酒也十分重要。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酒精则会干扰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还可能与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所以,年轻人要尽量戒烟,饮酒也要适量。如果实在难以戒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科学饮食:血糖的 “稳定器”

饮食控制在血糖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就像血糖的 “稳定器”。对于血糖高的年轻人来说,科学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关键。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所以,要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豆类等,它们消化吸收速度较慢,能使血糖上升较为平缓。同时,要减少精制谷物和添加糖的摄入,像白面包、白米饭、糖果、糕点等,这些食物升糖指数高,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控制脂肪摄入也不容忽视。脂肪虽然不是血糖升高的直接原因,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间接影响血糖控制。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人造奶油等。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它们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对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还要多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低,升糖指数也低,是血糖高的年轻人的理想食物。每天应摄入不少于 500 克的蔬菜,其中绿叶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可以选择菠菜、西兰花、芹菜、黄瓜、西红柿等各种颜色的蔬菜,保证营养均衡。粗粮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血糖上升速度。可以将一部分精米白面换成玉米、红薯、紫薯、燕麦等粗粮,如早餐可以吃燕麦粥,午餐或晚餐可以用红薯或玉米代替一部分米饭。

合理分配三餐也很重要。遵循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的原则,避免晚餐吃得过多或过晚。早餐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全麦面包、水果等;午餐要保证营养均衡,有适量的蛋白质、蔬菜和碳水化合物,如瘦肉、鱼虾、豆腐、各种蔬菜和粗粮;晚餐则要清淡一些,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蔬菜,如蔬菜汤、清蒸鱼、凉拌蔬菜等。还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必要时的 “援助之手”

当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使血糖达标时,药物治疗就成为了必要的 “援助之手”。对于血糖高的年轻人来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常见的降糖药物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也有所不同。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它可以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主要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α-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能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 β 细胞被破坏,无法分泌胰岛素,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也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

在使用降糖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不同的降糖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比如二甲双胍一般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磺脲类药物通常在餐前 30 分钟服用;α- 糖苷酶抑制剂需要在进食第一口饭时嚼服。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与血糖 “和谐共处”

年轻人血糖高能否恢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应激性高血糖往往是暂时的,随着应激因素的消除,血糖有望回归正常;而糖尿病性高血糖,特别是 1 型糖尿病,通常难以完全恢复,2 型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血糖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无论血糖高的情况是否能够完全恢复,对于年轻人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至关重要。从现在开始,规律作息,告别熬夜,让身体在充足的睡眠中得到修复和调整;适度运动,让身体充满活力,提高对血糖的代谢能力;合理饮食,远离 “三高” 食物,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血糖高虽然给年轻人的健康敲响了警钟,但它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积极面对,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就能够与血糖 “和谐共处”,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追求梦想、充满活力的年纪,让我们以健康为基石,向着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相关文章

心脏神经症
一、概述心脏神经症(cardiacneurosis),又称神经循环衰弱症、DaCosta综合征、努力综合征等,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并非心脏的器质性病变,而是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伴有...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178次阅读 2025-04-30

上海德达医院获得全国首张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执业许可
2025年3月14日,上海德达医院正式获得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3423次阅读 2025-03-19

高血压“自救”指南:真的能逆袭成健康血压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案例:隔壁的张大爷,一向身体硬朗,却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高血压;年轻的小李,因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某天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测量血压后,也被戴上了高血压的 “帽子”。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 2.45 亿 ,每 4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人是高血压患者。这一庞大的数字,如...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202次阅读 2025-03-10

高血糖自救指南:重回健康的甜蜜平衡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糖问题愈发普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攀升,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血糖水平已然敲响警钟 。高血糖绝非小事,长期放任不管,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又可进一步引发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3644次阅读 2025-02-25

控糖“雷区”大揭秘:血糖高者慎入!
​在众多食物中,高糖食物堪称血糖高人群的 “甜蜜陷阱”,像巧克力、蜂蜜、冰淇淋等都是典型代表。一块普通的巧克力,含糖量往往能达到 40% - 60%,有的甚至更高。当血糖高的人吃下巧克力后,其中大量的糖分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就会像坐火箭一样快速上升。例如,一位血糖控制原本还算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偶...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227次阅读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