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很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了健康的身体一定要注意做好调理,这样对健康的恢复好。中药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这种治疗方法,但是中药治病很苦,有人说想要降低这个苦味,怎么做能降低苦味呢?喝中药能不能加糖呢?煎好的中药能放多久?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苦怎么降低苦味
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
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添加调味品
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这样既可防止烫嘴,又可纠苦味艰涩之偏。
喝中药能不能加糖
首先,在中药(准确地说是中药汤剂)里加糖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调味。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在一碗本来就很苦的中药汤剂里加糖,调出来的味究竟是什么味?一种可能是苦味,一种可能是甜味,另一种可能是有甜有苦、又甜又苦的混合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例如:
简单来说,加糖掩盖苦味这件事,不是在所有场合都有效,有些苦味比较独特,有些患者比较敏感,就不好使了。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与不加糖的中药相比,加了糖的中药更让人难以接受,怪怪的。所以,有些中药加了糖有用,口感改善了,而另外一些加了糖则没有用,甚至更难接受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的认识。糖实际上是一种中药,早在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小建中汤里,就有“饴糖”这味中药。据考,饴糖是以淀粉质的粮食谷物(糯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能够补虚乏、养脾胃。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用来补中益气,顾护中焦脾胃。所以,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糖一直都是一种中药,在组方配伍里加糖,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功效配伍。
煎好的中药能放多久?
煎好的中药最好当日喝完
现代人工作都比较忙碌,也不可能每天都花1-2个小时的时间来煎中药,于是有很多人会选择在休息日的时候把一个疗程的中药都煎好,然后放进冰箱里冷藏起来,等到需要喝的时候再拿出来微波炉加热,但是你知道吗,无论是从治病还是卫生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
专家表示,煎好的中药是不能存放太久的,夏天气温比较高的时候最好在2个小时内饮用完,以免药汤变质,其他季节可以适当放长一点的时间,但是也要在24小时内喝完,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功效。
那么为何中药汤不宜存放太久呢?这是因为中药里含有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有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在煎煮的时候会被融化在汤液里,若是煎好之后没有及时饮用,放置太久的话可能会出现化学反应,甚至药效被挥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药煎好之后没有及时饮用完可能会出现变质,这是因为药汤里的酶会因为气温、时间的长短等问题出现细菌,此时药效不仅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有毒生物,人们饮用之后反而会加重身体不适,所以说,煎好的中药不宜放太久,最好当日内就好喝完。
以上这些都是关于中药的介绍,中药对身体的调理,还有疾病的治疗都很有功效。平时大家要注意喝中药的方法,需要喝的时候要注意,对于药物的作用,调理身体是重点。平时大家要重视保健工作,希望这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