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脊髓血管病患者会有 “骨科-神经内科-泌尿科-神经外科”治疗模式?
分享到
2020-04-02 13:57:29
播放:10691
视频介绍
说起这个模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治疗循环,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是脊髓血管病它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第二是因为它的影像学表现比较的特殊,比较的复杂。首先我们说第一点它的临床症状,脊髓血管病的症状表现为下肢的无力,包括走路不好,还有肢体局部的感觉异常等等。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就诊到骨科,通过骨科医生做一些相关的检查,ct也好磁共振也好,会发现病人多少有轻度中度的椎间盘突出的情况,或者是椎管狭窄的情况。往往这个时候,有一些病人可能就会做了手术,但是手术后呢?可能症状在短期内得到缓解。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症状依然存在,所以病人会继续求医,这个时候实际上脊髓血管病是在继续发展的。那么它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就会看到脊髓的一些变性的表现。这个时候,病人往往会被推荐到神经内科进行治疗,在神经内科,往往在没有观察到其他更细节的,或者更远期的一些延续表现之前,按脊髓炎症或者一些脊髓的变性进行处理。在这种处理过程中,病人的病情还是反复迁延时好时坏,最终病情依然是在继续发展。随着继续的发展,病人再次复查磁共振,这个时候会发现脊髓血管炎的一些改变。这个时候,真正的可能就会看到一些血管病的一些迹象,这时候被推荐到神经外科进行脊髓血管造影进行确诊。另一点就是说,这一部分病人在脊髓血管病累积到圆锥部位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括约肌功能障碍,比如说便秘,小便功能障碍,尿储留,或者是排尿不尽。对于这种情况,病人首诊会去泌尿外科,或者是肾内科进行处理等等。但是也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见起好。那么同时在做进一步检查之后呢,可能会发现一些脊髓水肿变性,包括留空信号影的情况。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他会到我们神经外科,通过脊髓造影进一步确诊为脊髓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