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2019
08/14
09:44
贡献

试管婴儿可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会失败呢?

试管婴儿虽然是解决了生育的问题,也不是每一位不孕不育的患者都是可以做的,这也是需要看自身的条件是否允许。试管婴儿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对于不能生育的家庭有了缓解。那么,在试管的途中,可能出现的失败也是比较的常见。那么,试管婴儿可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试管婴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有20%的卵子由于本身原因或精子过少过弱而不能受精。

2.有20%的受精卵子不能正常发育或发生退行性变,以致不能种植回子宫腔内。

3.尽管胚胎以植入子宫腔,但不能种植,不能妊娠,这种情况占80%。

4.对刺激促排卵药物不起反应,或反应很差,以至卵巢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成熟卵子。

5.由于患者盆腔解剖上的特殊原因而造成取卵困难甚至取不到卵子。

除此之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年 龄

是试管婴儿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文献报道年龄在25-34岁成功率最高,可达到45%,≥35岁以后成功率在26%~30%,》35周岁成功率会下降,》40周岁成功率在20%左右,且活产率明显下降,而且对优生影响也较大。当超过45岁一般不能用自己的卵子做试管婴儿治疗,因为成功率极低,且胚胎的染色体易发生异常。所以,我之前咨询医生的时候,说是只有35岁以上的才允许放3个胚胎。

移植前的身体状态

一般如果取卵数量过多,子宫、卵巢刺激过度的,医生一般会建议推后一两个月再移植冷冻胚胎。因为取卵造成的腹胀、腹痛、积水等情况,对胚胎着床很不利。当时我就见到一个姐妹,一次取了30多个卵,结果腹水很严重,移植了之后反应很大,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医院治疗,最终那次移植还是没有成功,浪费了一次机会。所以如果你有上面这些情况,可以参考医生的建议,休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冷冻胚胎。

心理状态

个人认为,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试管成功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个人做法是,移植了之后就不再过多去想这个事情了,多听听音乐、看看书,好好休息。因为太多因素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了,所以想再多也是徒劳。还不如安安静静的等着15天的时候验孕开奖。

子宮内环境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最主要场所造成内膜的损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的其他病变都可能造成胚胎不能着床而影响成功率。新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糖分子,当这种糖分子缺乏时,受孕率会大大降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学家会攻克这一难题,提高妊娠成功率。

所以说,大家在试管婴儿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好状态,这期间也是可能出现其他的症状,这对健康来说,其实危害还是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治疗,注意做好保养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孕育。


相关文章

解密母乳中的“隐形守护者”,HMO在奶粉中为何如此重要
家长们为宝宝挑选奶粉时,往往会聚焦于乳铁蛋白等热门营养成分,但在母乳的“营养宝库”中,还藏着一位低调却实力强悍的“守护者”——HMO。它像一把精密的钥匙,能为宝宝的健康防线量身定制保护机制,如今也成为高端奶粉配方中的“新宠”。HMO在奶粉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一起来揭秘!...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051次阅读 2025-07-22

阴道紧缩术:女性私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新选择
阴道紧缩术:女性私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新选择在女性的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等因素的影响,阴道松弛成为了许多女性面临的困扰。阴道松弛不仅可能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些妇科问题,如压力性尿...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94次阅读 2025-06-26

阴道缩紧术:重塑女性健康与自信
阴道缩紧术:重塑女性健康与自信在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阴道松弛这一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女性的性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如应力性尿失禁等。阴道缩紧术作为一种解...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51次阅读 2025-06-25

备孕要准备什么
备孕要准备什么备孕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关乎未来宝宝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以下从身体、生活、心理、物质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备孕需要做的准备。身体准备孕前检查夫妻双方都应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女性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618次阅读 2025-06-13

试管婴儿技术突破:从 '怀不上' 到 '生得好',祎和国际引领生殖医学变革
当 “求子之路” 成为无数家庭难以跨越的障碍,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宛如一道划破黑夜的曙光。如今,这道曙光正变得愈发璀璨 —— 从单纯解决 “怀不上” 的困境,到实现 “生得好” 的优生愿景,祎和国际集团以创新为笔、以专业为墨,在生殖医学领域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变革画卷。...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1430次阅读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