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2025
05/16
07:21
贡献

鼠型斑疹伤寒

一、基本概述

鼠型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又称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病情相对较轻,病程较短,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有散在发病,对公共卫生构成一定威胁。

二、病原学

莫氏立克次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大小约为0.3 0.5μm × 0.8 2.0μm。它具有典型的细胞壁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该病原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内生长繁殖,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莫氏立克次体含有耐热的多糖抗原和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后者可用于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与变形杆菌OX19有部分交叉反应,可辅助临床诊断。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等。鼠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可长期携带病原体,通过鼠蚤在鼠间传播。当鼠死亡后,鼠蚤离开死鼠,转向人类吸血,从而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此外,一些家畜如猫、狗等也可能作为储存宿主,偶尔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鼠蚤是主要传播媒介,其中印鼠客蚤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鼠蚤叮咬感染莫氏立克次体的病鼠后,立克次体在蚤的消化道上皮细胞内繁殖,病原体并不在蚤体内发育和繁殖,蚤粪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当蚤叮咬人时,因瘙痒抓挠使蚤粪中的病原体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感染。此外,干蚤粪中的病原体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人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少见。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1.发病机制:莫氏立克次体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病变。继而侵入血流,形成立克次体血症,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管腔阻塞,血管壁有节段性或圆形坏死及血栓形成,引起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立克次体释放的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症状,导致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功能异常。

2.病理改变: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炎,以皮肤、心、脑、肺、肾等部位最为明显。皮肤可见红斑、丘疹及出血点,真皮层有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心脏表现为心肌纤维混浊肿胀、变性,心内膜、心外膜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脑组织可见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肺部有间质性肺炎改变。肾脏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

五、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6 14天,平均12天。

2.典型症状

发热: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 40℃,多为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热程一般为9 14天。发热时伴有畏寒、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皮疹:约50% 80%的患者在病程第4 7天出现皮疹,初起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 4mm,压之褪色,散在分布于胸、腹、背、四肢等部位,面部及手掌、足底较少见。皮疹一般在1 2天内迅速增多,可融合成片,部分皮疹可发展为瘀点、瘀斑。皮疹持续约1周左右逐渐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多为阴性,但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压力轻度升高,蛋白和淋巴细胞轻度增多。

其他症状:多数患者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少数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肝功能轻度异常。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小板计数可轻度减少。

2.血清学检查

外斐反应:患者血清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效价≥1:160或病程中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但该试验特异性不强,其他立克次体病、某些病毒感染、伤寒等疾病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用莫氏立克次体抗原进行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抗体效价≥1:32为阳性,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有助于诊断。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莫氏立克次体IgM和IgG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可区分IgM和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IgM抗体在发病后1周左右出现,2 3周达高峰,持续数月;IgG抗体出现稍晚,持续数年。

3.病原体分离:取发热期患者血液接种于雄性豚鼠腹腔,一般在接种后5 7天豚鼠出现发热、阴囊红肿等症状,取豚鼠睾丸鞘膜、腹腔渗出液或脾脏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可发现细胞内有大量立克次体。病原体分离是诊断鼠型斑疹伤寒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且有一定危险性,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鼠类接触史、居住环境有鼠蚤滋生等)、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头痛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斐反应、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阳性),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确诊则需依靠病原体分离。

2.鉴别诊断

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人虱传播。病情较重,热程较长,可达2 3周,皮疹出现较早且广泛,可遍及全身,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外斐反应OX19凝集效价较高,补体结合试验可区分莫氏立克次体和普氏立克次体抗体,有助于鉴别。

恙虫病: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通过恙螨传播。有特征性的焦痂或溃疡,附近淋巴结肿大,外斐反应OXk凝集效价升高,可与鼠型斑疹伤寒相鉴别。

伤寒:起病较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玫瑰疹出现较晚,分布于胸、腹部,肥达反应阳性,血培养可分离出伤寒杆菌,可资鉴别。

八、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皮疹变化等。

2.病原治疗: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对鼠型斑疹伤寒有特效。氯霉素成人剂量为每日50mg/kg,分4次口服,热退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3 5天,总疗程约7 10天。四环素成人剂量为每日2g,分4次口服,疗程同氯霉素。多西环素成人剂量为每日200mg,顿服或分2次口服,疗程7 10天。由于氯霉素可引起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故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多西环素因服用方便、疗效确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孕妇和儿童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每日0.5g,顿服,疗程5 7天。

3.对症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给予适量的退热剂,但应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虚脱。头痛、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九、预防

1.控制传染源:大力开展灭鼠运动,定期进行室内外环境清理,堵塞鼠洞,断绝鼠粮,使鼠类无栖息和繁殖场所。对发现的病鼠应及时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定期驱虫,避免家畜与鼠类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灭蚤是预防鼠型斑疹伤寒的关键措施。定期对居住环境、尤其是厨房、仓库等易滋生鼠蚤的地方进行清扫和消毒,可使用杀虫剂喷洒地面、墙角、床铺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蚤类叮咬。在鼠蚤较多的地区,可穿长袖衣服、扎紧袖口和裤脚,防止蚤类爬上身体。

3.保护易感人群:对从事灭鼠、饲养动物等职业人群以及在流行区生活的居民,可考虑接种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鼠肺疫苗,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疫苗接种不能替代其他预防措施,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

相关文章

女性日常喝红酒有什么好处 利于身体的五大好处
红酒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酒饮,很多女性朋友日常有爱喝红酒的习惯,其实女性日常喝红酒很有好处,尤其是利于身心健康,那么女性日常喝红酒有什么好处?专家表示女性日常喝红酒不仅是帮助美容养颜,同时还帮助促进消化减肥,更是帮助保护血管等等,总之对女性身体很有好处,下面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551次阅读 2019-07-23

春天水果多 这些适合春天吃
​春季,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天气变得暖和了,同时百花争相开放、阳光明媚。而健康专家指出春季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在春天大家可以吃到更加丰富的食物,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水果,看一看在春季里大家适合吃什么样的水果。...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1887次阅读 2019-07-23

夏季想要变瘦变美怎么吃 蔬菜瘦身是你的不二选择
立夏之后的天气,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都是比较的热,已经进入夏季后,很多女孩子都想要穿美美的衣服,还希望自己的身材是好看的。其实,想要在夏季的时候减肥,也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多吃肉类容易发胖,多吃蔬菜可以保持更好的身材。怎么吃蔬菜比较好呢?该怎么吃能变瘦变美呢?推荐几款瘦身蔬菜给大家。...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445次阅读 2019-07-16

【重磅升级】利耳听训3.0正式上线!开启用户的清晰聆听之旅
利耳听训3.0正式上线啦!对于青少年和成人助听器佩戴者以及耳蜗植入者,听力康复是一个每天都要练习且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利耳听训3.0正是为此而生。我们深知,每一位听障人士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科利耳打造了这款听力康复工具,融合个性化训练、科学评估与场景化学习,满足多元康复需求。无论您是刚佩戴助听设备...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4886次阅读 2025-07-02

国新健康正式发布首个专注“三医”协同的垂类大模型——“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
6月28日,国新健康发布“天枢・三医”大模型与“灵犀”智能体开发平台,打造首个专注“三医”协同的“智能决策中枢”,开启医疗健康产业数智化升级新征程。...

科普知识大全 科普达人

2473次阅读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