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用药是用于外科疾病治疗的各类药物,在外科手术及术后恢复、创伤处理、抗感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类药物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预防伤口感染。常见的有:
碘伏:应用广泛,刺激性小,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如手术区域皮肤消毒、伤口冲洗消毒等。
酒精(乙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 75%的酒精用于皮肤消毒,例如注射前的局部皮肤清洁。但对黏膜有刺激性,不能用于伤口内部消毒。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有强氧化性,能产生气泡,可清除伤口内的脓性分泌物、血块及坏死组织,常用于深部伤口、污染较重伤口的冲洗,以预防厌氧菌感染。
局部麻醉药能暂时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便于进行手术操作。
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起效快、作用持久、穿透力强。可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等。例如,小手术如皮肤肿物切除时,可采用浸润麻醉;五官科检查或手术时可用于表面麻醉。
普鲁卡因:麻醉作用较弱,但毒性较小。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不过使用前需做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
帮助伤口更快更好地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与分化,加速伤口愈合。可用于烧伤、溃疡、外伤等创面的治疗,常以喷雾剂或凝胶剂的形式使用。
康复新液:能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可用于治疗胃痛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外用可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
当外科手术或创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抗感染药用于控制感染。
抗生素: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于厌氧菌感染,常用甲硝唑、奥硝唑等。
抗真菌药:当伤口出现真菌感染时使用,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口服或外用治疗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真菌感染。
用于手术中及创伤后的止血。
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起到止血作用,可静脉注射或口服。常用于手术中减少出血及术后止血,也可用于一些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可口服也可外用,对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有较好的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