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此时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代谢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尿毒症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旨在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人工肾),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一些物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入血液,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1.建立血管通路:这是血液透析的前提,通常有临时性血管通路(如动静脉直接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永久性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般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吻合在一起,使静脉动脉化,以便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用于透析治疗。
2.透析设备连接:将患者的血管通路与透析机相连,同时准备好透析液。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细胞外液相似,通过调整透析液的成分和流量,可以实现对患者体内物质的有效清除和调节。
3.透析治疗:在透析过程中,血液以一定的流速通过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一般每次透析时间为 4 5 小时,每周需要进行 2 3 次透析,具体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
1.优点: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率高,能快速有效地纠正高钾血症、肺水肿等急性并发症;治疗时间相对固定,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安排。
2.缺点: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治疗,患者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每次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循环会发生较大变化,可能会引起一些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长期透析还可能导致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血管通路相关问题。
腹膜是人体腹腔内的一层生物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腹膜透析就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通过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与腹腔内透析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补充必要的物质,纠正体内内环境紊乱。
1.植入腹膜透析导管:通过手术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植入患者的腹腔内,导管的一端位于腹腔,另一端留在体外,作为透析液进出的通道。
2.透析操作: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透析操作。每次透析时,将透析液通过导管缓慢灌入腹腔,保留一段时间(一般 4 6 小时),使血液与透析液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然后将腹腔内的透析液引流出来,完成一次透析过程。每天通常需要进行 4 5 次这样的循环操作,称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此外,还有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利用机器在夜间睡眠期间自动进行透析液的灌入和引流,患者白天可自由活动。
1.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无需频繁前往医院,生活相对更自由;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
2.缺点: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不如血液透析;由于腹腔内长期留置导管,容易发生腹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透析液的大量灌入可能会导致患者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
1.控制水分摄入:根据尿量和透析超滤量来合理控制水分摄入,避免体重增长过多,一般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 3% 5%。
2.限制钠、钾、磷摄入:减少高钠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的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和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坚果等),以防止高钠血症、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的发生。
3.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1.保持内瘘清洁: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不要穿紧袖口的衣服,不要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抽血、输液等。注意保持内瘘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内瘘的检查,了解内瘘的血流量、有无狭窄或血栓形成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透析液的灌入和引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细菌感染导致腹膜炎。操作前要洗净双手,消毒透析导管接口处。
2.观察透析液:每次引流透析液时,要注意观察透析液的颜色、透明度和量,如发现透析液浑浊、血性或引流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尿毒症透析治疗也在不断发展。一方面,透析设备和技术不断改进,如新型透析膜材料的研发,使透析的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腹膜透析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方式。此外,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向,如人工肾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望为尿毒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