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片,即氢溴酸山莨菪碱片,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药物,它有着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多种适用症状。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氢溴酸山莨菪碱,化学名称为(±)-6β-羟基–1αH,5αH–托烷–3α–醇托品酸酯氢溴酸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莨菪片是一种抗胆碱药,它能够阻断乙酰胆碱与 M 胆碱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一系列药理效应。它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能抑制其蠕动的幅度和频率,缓解胃肠绞痛。同时,它还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注量 ,对于感染性休克等情况有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具有抑制腺体分泌(如唾液腺、汗腺等)、散瞳及调节麻痹等作用,但这些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少作为主要治疗目的。
1.胃肠道疾病:常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减轻疼痛症状。比如,因饮食不当、腹部着凉等导致的胃肠绞痛,服用莨菪片后,可有效缓解平滑肌的痉挛状态,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2.胆道痉挛:对于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的胆道平滑肌痉挛,莨菪片也有较好的解痉作用,能减轻患者因胆道痉挛而产生的剧烈疼痛。
3.有机磷中毒: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过程中,莨菪片是常用的解毒药物之一。它可以对抗有机磷中毒时因乙酰胆碱大量堆积而产生的 M 样症状,如瞳孔缩小、流涎、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起到缓解中毒症状的作用。
4.微循环障碍疾病:在一些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莨菪片可通过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帮助恢复组织的正常血液供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促进病情的好转。
口服。成人一般一次 5~10mg(1~2 片),一日 3 次。具体的用量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整。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服用。
1.常见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口干是由于药物抑制了唾液腺的分泌所致;面红是因为外周血管扩张;视物模糊则是药物引起瞳孔散大、调节麻痹的结果。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自行缓解。
2.少见不良反应: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心跳加快、排尿困难等。心跳加快是因为药物对心脏的迷走神经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导致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排尿困难主要是因为药物使膀胱逼尿肌松弛,而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引起排尿不畅。对于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或密切观察。
1.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因为这些疾病本身就存在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使用莨菪片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已经升高,莨菪片的散瞳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升高眼内压,导致病情恶化;幽门梗阻、肠梗阻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梗阻症状。
2.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使用。
1. 用药后若出现排尿困难,对于轻度患者可采用热敷等方法促进排尿;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莨菪片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但出于谨慎原则,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儿童用药应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的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也有所差异,不正确的用药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 老年人用药时,因其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更为敏感,所以在使用莨菪片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莨菪片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