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是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和血相对不足,无法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气血不足的 10 个常见征兆:
气血充足时,皮肤会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气血不足,皮肤就会失去滋养,变得粗糙、干燥,缺乏光泽,还可能出现皱纹、松弛等现象。例如,原本细腻光滑的面部皮肤逐渐变得毛孔粗大,色泽也不如从前明亮。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会导致头发失去充足的营养供应。头发会变得干枯、毛糙,易断裂,失去原本的柔顺和光泽。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脱发增多的情况,每次洗头或梳头时,都会有较多头发掉落。
眼睛与人体气血密切相关。气血充足时,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气血不足则会使眼睛得不到充分滋养,出现眼白浑浊、发黄,有血丝,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长期用眼过度的人群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气血不足会影响心神的安宁。表现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浅,容易被轻微的动静惊醒,且多梦,醒来后感觉精神没有得到恢复,依然疲惫。
气血不足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不畅,四肢末端(手脚)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容易出现冰凉的情况。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或者穿着较厚的衣物,手脚也常常是冷冰冰的。
气血是维持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人就会感到精神不振、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工作或学习时容易走神,效率明显下降。
气血不足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问题。一方面,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吸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日渐消瘦;另一方面,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代谢不畅,又可能导致虚胖,这种胖往往表现为身体松弛、水肿。
对于女性来说,气血与月经关系密切。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量减少,周期可能出现紊乱,有时提前,有时推迟。月经颜色也可能变淡,质地稀薄,还可能伴有痛经等症状。
气血不足时,人体的卫气功能减弱,卫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卫气不足,津液易外泄,从而导致自汗(即在没有剧烈运动、环境温度不高等情况下,无端出汗),稍微活动后出汗更为明显。
气血不足,中气亦虚,说话声音会变得低微、无力,语音含糊不清,甚至正常交谈都会觉得费力。唱歌时也难以保持气息平稳和声音洪亮。
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多个征兆,很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调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等,必要时可寻求中医的帮助,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