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晚上睡不踏实似乎成了许多人的 “新常态”。据相关调查显示,超半数成年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踏实问题 ,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睡眠不踏实,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大脑在睡眠中进行记忆整合和信息处理,当我们长期睡眠不踏实,就像电脑在整理文件时频繁被打断,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或学习时容易走神,效率大打折扣;记忆力减退,刚刚发生的事情转头就忘;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会变弱,难以做出准确决策。
睡眠不踏实,还会引发情绪问题。当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我们就像情绪的 “失控者”,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深渊,对生活失去热情和信心。这种情绪的波动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还可能波及身边的人,破坏人际关系。
长期睡眠不踏实,还会让免疫力下降。深度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和巩固的关键时期,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细胞的活性,使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降低,频繁感冒、生病,健康防线岌岌可危。另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风险。睡眠期间,身体的血压和心率本应下降,让心血管系统得以修复,可睡眠不踏实打破了这一平衡,心脏负担加重,心血管疾病便乘虚而入 。
一、为何夜晚总 “闹心”?
想要解决晚上睡不踏实的问题,就得先找到原因,只有这样,才能 “对症下药”。一般来说,造成睡眠不踏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心理压力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很多职场人长期面临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频繁的加班,业绩考核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生活中,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让人精神紧绷。到了晚上,大脑依然停不下来,反复思考着工作中的难题、生活里的琐事,焦虑、紧张的情绪弥漫,难以放松,导致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容易在半夜惊醒 。比如,一位广告公司的创意策划,临近项目提案日期,他每天都在为创意构思绞尽脑汁,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还不断闪现各种创意方案,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焦虑,根本无法入睡。
(二)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是睡眠的 “隐形杀手”。现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长期熬夜追剧、玩游戏,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身体的睡眠节律被破坏,就像失去了精准时间的时钟,无法按时 “敲响” 睡眠的信号。睡前喝浓茶、咖啡,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兴奋,心跳加速,让人难以进入放松的睡眠状态。此外,睡前大量吸烟、饮酒,也会干扰睡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睡眠结构,降低睡眠质量 。例如,一些年轻人习惯晚上熬夜打游戏,凌晨才睡,第二天又要早起上班,长期下来,生物钟紊乱,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多梦易醒。
(三)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卧室温度过高,人会感觉燥热难耐,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温度过低,又会让人瑟瑟发抖,同样影响睡眠。噪音也是一大干扰因素,汽车的鸣笛声、邻居的吵闹声、施工的嘈杂声,都可能在夜晚打破宁静,将人从睡梦中唤醒。光线过亮也不行,夜晚的灯光、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作为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其分泌量的下降会导致睡眠紊乱 。想象一下,你住在马路边的房子里,夜晚车辆川流不息,喇叭声此起彼伏,你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睡得安稳呢?
(四)身体疾病
许多身体疾病也会导致睡眠不踏实。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会带来持续性的疼痛,在夜晚安静时,疼痛可能更加明显,让人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也会被疼痛疼醒。还有一些疾病,像心脏病、肺病,在夜间容易发作,导致呼吸不畅、心慌心悸,严重干扰睡眠 。比如,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在夜间可能会因为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不得不从睡梦中醒来,坐起缓解。
二、开启好眠 “逆袭” 之路
既然知道了睡不好的危害以及背后的原因,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助你告别睡眠困扰,开启好眠 “逆袭” 之路。
(一)心理调节法
1. 放松技巧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放松方法。在睡前,找一个舒适的位置躺好或坐好,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 5 - 10 分钟,能让身心得到初步放松。
冥想也是不错的选择。坐在床上,挺直腰背,轻轻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每天睡前冥想 15 - 20 分钟,能帮助你排除杂念,让大脑进入平静状态。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同样能有效缓解紧张。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肌肉,保持 5 - 10 秒,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松弛的变化,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脸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从头到脚将全身肌肉都放松一遍,能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深度放松。
2. 心态调整
很多人对睡眠存在过度的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睡不着,或是睡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这种焦虑反而会加重睡眠问题。我们要转变对睡眠的认知,偶尔的睡眠不踏实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分紧张和担忧。即使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也不一定会有严重的后果,以平和、接纳的心态对待睡眠,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更有助于入睡。比如,当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入睡,而是告诉自己:“睡不着也没关系,我就静静地躺着,放松身心就好。” 这种心态的转变,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二)生活习惯大改造
1. 规律作息
固定作息时间至关重要。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差异。比如,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早上 7 点左右起床,长期坚持,能让生物钟稳定,身体会形成固定的睡眠节律,到了睡觉时间就会自然产生困意,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生物钟就像我们身体内部的 “睡眠指挥官”,它能调节我们的睡眠 - 觉醒周期,稳定的生物钟能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做好入睡和醒来的准备,提高睡眠质量。
2. 健康饮食
有些食物有助于睡眠。牛奶中含有色氨酸,它能在人体内转化为 5 - 羟色胺,这种物质能使中枢神经兴奋得到抑制,从而产生困倦感,晚上喝一杯温牛奶,能帮助你更好地入睡;小米富含色氨酸和淀粉,色氨酸同样能促进睡眠,而淀粉可以促使胰岛素分泌,从而帮助色氨酸进入大脑,晚餐喝一碗小米粥,对睡眠很有帮助。
不过,睡前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影响睡眠。也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大脑兴奋,难以入睡。另外,睡前也不要大量进食,以免肠胃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影响睡眠质量。
(三)打造睡眠 “小窝”
1. 环境优化
隔音很重要,如果卧室靠近马路或有其他噪音源,可以安装隔音窗帘、双层玻璃等,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遮光也不容忽视,夜晚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安装厚实的遮光窗帘,让卧室在夜晚能保持黑暗,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来说,卧室温度保持在 23 - 25 摄氏度,湿度保持在 40% - 60% 较为适宜。夏天可以使用空调调节温度,冬天可以使用暖气或暖风机;湿度不合适时,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进行调节。
2. 舒适床品
合适的床垫和枕头能提升睡眠舒适度。床垫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会让人感觉硌得慌,太软则会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支撑,导致腰酸背痛,选择软硬适中、能贴合身体曲线的床垫最佳。枕头的高度和软硬度也要合适,一般来说,枕头高度以自己的一拳高为宜,材质可以选择乳胶、记忆棉等,这些材质能提供良好的支撑,保持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让你在睡眠中也能保持舒适。
(四)运动助眠妙方
1. 有氧运动
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睡眠。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能带来愉悦感,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而压力和焦虑正是影响睡眠的常见因素。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调节情绪,使人感到放松。另外,运动能提高睡眠效率,通过消耗能量,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
不过,运动时间和强度要注意。不要在临近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使身体兴奋,心跳加速、体温升高,不利于入睡,最好在睡前 2 - 3 小时完成运动。运动强度也要适中,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受伤或者过度疲劳,反而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每周进行 3 - 5 次慢跑,每次 30 - 45 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为宜。
2. 舒缓运动
瑜伽、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也能促进睡眠。瑜伽中的各种体式能拉伸肌肉,配合深呼吸,能放松身心,让身体从紧张状态变得松弛;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每天睡前进行 15 - 30 分钟的舒缓运动,能帮助你放松身心,更易入睡。例如,在睡前做几个简单的瑜伽体式,如下犬式、山姿、树式等,每个体式保持 3 - 5 个呼吸,能让你在运动后感到身心舒畅,为睡眠做好准备。
(五)辅助小妙招
1. 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助眠方法。准备一盆温度适宜的热水,水温一般在 40 - 45 摄氏度左右,将双脚浸泡在水中,浸泡 15 - 20 分钟。泡脚时,热水的温热刺激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使全身血液循环更加顺畅,身体得到放松。同时,泡脚还能刺激脚部的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身心,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帮助你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2. 香薰助眠
薰衣草等助眠香薰能通过嗅觉刺激,舒缓神经,提升睡眠质量。薰衣草含有乙酸芳樟酯、芳樟醇等成分,这些成分能作用于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让人感到放松。在睡前,在卧室使用香薰机,滴入几滴薰衣草精油,让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房间里,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睡眠氛围,帮助你更好地入睡。除了薰衣草,洋甘菊、檀香等香薰也有一定的助眠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三、特殊情况别硬抗
如果长期睡眠不踏实,且尝试了上述各种方法都无法改善,那就要及时就医了。因为这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才能找到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
就医时,医生一般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可能会先进行身体检查,测量血压、心率、血糖等基本指标,排查是否存在身体疾病导致睡眠问题。还会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这种监测能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心电图等,评估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查看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等睡眠障碍 。另外,医生还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引发的睡眠障碍 。
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对于心理问题导致的睡眠不踏实,可能会采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对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通过佩戴面罩,在睡眠时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流,保持气道通畅 。在必要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但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
四、拥抱甜梦
睡眠不踏实的困扰,让我们在夜晚辗转难眠,在白天疲惫不堪。但通过心理调节、生活习惯的改变、睡眠环境的优化、适度运动以及一些辅助小妙招,我们完全可以改善睡眠状况,重新拥抱甜美的梦乡。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每天坚持规律作息,用放松技巧舒缓身心,精心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让自己在夜晚能安然入睡。如果睡眠问题较为严重,也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睡眠,积极调整,一定能告别睡眠不踏实的烦恼,重获高质量睡眠,让生活充满活力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