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万籁俱寂,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然而,对于那些被失眠困扰的人来说,夜晚却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躺在床上,满心期待着能迅速进入甜美的梦乡,可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一会儿想起白天工作中的小失误,反复琢磨当时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一会儿又担忧明天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焦虑感如潮水般涌来。
眼睛望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大脑异常清醒,丝毫没有困意。尝试换个姿势,左侧卧、右侧卧、仰卧,可无论怎样调整,身体都找不到舒适的状态,仿佛这张床变成了一块滚烫的铁板。数羊的方法也无济于事,一只只绵羊从脑海中闪过,却依然无法将自己带入梦乡 。
好不容易有了一丝困意,可稍有动静,就会被轻易惊醒,之后便再难入睡。就这样,在漫长的黑夜里,不断地辗转反侧,时间一点点流逝,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窗外的天空由黑变灰,迎来新的一天。
失眠带来的痛苦,远不止夜晚的煎熬。第二天,当别人精神饱满地开启新一天时,失眠者却精神萎靡,双眼布满血丝,仿佛被抽干了精力。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原本简单的任务变得异常艰难,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因为精神恍惚而犯下错误。学习时,记忆力减退,刚刚看过的内容转瞬即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长期失眠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生病,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内分泌失调,皮肤变得粗糙、暗沉,痘痘也肆意生长。更可怕的是,失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如影随形,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失眠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必须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
追根溯源:是什么偷走了你的睡眠
要解决失眠问题,首先得找到根源,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呢?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良生活习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睡前玩手机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夜晚,躺在床上,本打算早早入睡,可手指却不自觉地滑动着手机屏幕,刷短视频、看小说、浏览社交媒体,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其分泌量的下降会导致睡眠紊乱 。作息不规律也是一大 “元凶”。如今,夜生活丰富多彩,加班、聚会、娱乐,让人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晚,周末又睡懒觉补觉,这使得生物钟被彻底打乱。就像我有个朋友,平时工作忙,经常熬夜加班,周末又想放松,一觉睡到中午,结果晚上总是难以入睡,长期下来,失眠成了他生活中的困扰。另外,睡前运动或饮食不当也会影响睡眠。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加速,难以平静下来进入睡眠。而晚餐吃得过饱、过于油腻或辛辣,或者睡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会导致肠胃不适,刺激神经系统,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工作上,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担心业绩不达标、被领导批评、面临失业风险,这些焦虑情绪会在夜晚萦绕心头,让人难以入眠。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每天学习到深夜,精神高度紧张,即使躺在床上,脑海里还在想着考试、作业、成绩,根本无法放松。人际关系问题也会给心理带来负担,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都会影响睡眠。比如,因工作上的分歧与同事发生争吵,之后心里一直不痛快,晚上躺在床上就会反复回想这件事,越想越气,怎么也睡不着。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噪音是睡眠的大敌,车辆的轰鸣声、施工的嘈杂声、邻居的吵闹声,都会干扰我们的睡眠,让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甚至被惊醒。光线也不容忽视,过于明亮的环境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很多人在旅行住酒店时,由于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酒店房间的光线、温度等与自己家里不同,就会出现失眠的情况。温度不适也会让人辗转反侧,夏天炎热,没有空调的房间里,闷热难耐,汗水浸湿床单,让人难以入睡;冬天寒冷,被窝里暖不起来,手脚冰凉,也会影响睡眠。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引发失眠。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会导致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睡眠。甲状腺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人体代谢加快,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失眠、多梦、易惊醒等症状。另外,关节炎、慢性疼痛等疾病带来的疼痛,也会让人在夜晚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自救指南:改善睡眠的实用方法
找到了失眠的原因,就可以 “对症下药”,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实用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重新找回香甜的睡眠。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规律的作息是拥有良好睡眠的基础。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就像我另一个朋友,之前睡眠一直不好,后来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晚上 11 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 7 点起床,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每天都能在 11 点左右就感到困意,早上也能自然醒来,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睡前 4 - 5 小时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刺激性饮品,这些饮品会使神经兴奋,难以入睡。同时,睡前也要避免进行容易兴奋的活动,如看恐怖的电视节目、玩激烈的电子游戏等,以免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提高睡眠质量至关重要。保持卧室安静,可以使用耳塞、隔音窗帘等工具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如果无法避免噪音,也可以尝试听一些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森林风声等,这些声音可以帮助掩盖外界的噪音,让人更容易入睡。保持卧室黑暗,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所以睡觉前要拉上遮光窗帘,关闭所有灯光,如果需要起夜,可以使用小夜灯,但要选择光线柔和、亮度较低的小夜灯,并且将其放置在离床较远的地方,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眼睛。
卧室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睡眠,最适宜的睡眠温度一般在 18℃ - 24℃之间,湿度在 40% - 60% 之间。夏天可以使用空调来调节温度,冬天可以使用暖气或电暖器,但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于干燥。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非常重要,床垫要软硬适中,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让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枕头的高度要合适,一般以自己的一拳到一拳半的高度为宜,这样可以保证颈部和头部得到充分的支撑,不会感到酸痛。
睡前放松身心技巧
睡前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体,从而更容易入睡。比如,在睡前半小时左右,用 40℃ - 50℃的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泡脚时可以按摩脚底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喝一杯温牛奶也是不错的选择,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种物质能够帮助人体合成褪黑素,从而促进睡眠。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也能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的疲劳感。可以躺在床上,伸展手臂、腿部和躯干,每个动作保持 15 - 30 秒,然后放松。正念呼吸练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法,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排除杂念,如果杂念出现,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音乐的旋律放松身心,帮助入睡;或者进行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宁静、美丽的地方,如海边、森林、草原等,感受周围的宁静和美好,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适度运动助力睡眠
运动对改善睡眠有着积极的作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和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人群来说,适合选择一些低强度、放松性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打太极、游泳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晚上饭后半小时,出去散步 30 - 60 分钟,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有助于晚上入睡。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缓解压力和焦虑,平抚神经系统,帮助改善睡眠。打太极动作缓慢、柔和,强调身心的协调统一,能够帮助放松身体,减少精神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在水中运动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缓解肌肉紧张,同时也能放松心情,对改善失眠有一定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睡前 3 - 4 小时完成运动,以免运动后身体过于兴奋,影响入睡。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而且,改善睡眠需要坚持运动,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饮食调理改善睡眠
饮食对于睡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食物有助于睡眠,而有些食物则会影响睡眠。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酸奶、牛奶、香蕉、燕麦等,色氨酸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 5 - 羟色胺和褪黑素,这两种物质都能够帮助调节睡眠。含有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谷物、豆类、肉类等,B 族维生素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含有钙和镁的食物,如坚果、核桃、绿叶蔬菜等,钙和镁可以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晚餐要避免过晚、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晚餐过晚,入睡时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会导致肠胃不适,影响睡眠;晚餐过饱,会加重肠胃负担,使人感到腹胀、不适,难以入睡。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肠胃和神经系统,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介绍一些简单的助眠食疗方,如莲子百合粥,将莲子、百合、大米一起煮粥,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失眠多梦、心烦意乱的人食用;酸枣仁汤,将酸枣仁捣碎,加水煮成汤,睡前饮用,能够宁心安神,帮助入睡;桂圆红枣汤,将桂圆、红枣一起煮汤,具有补血安神、健脾益胃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足、失眠多梦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专业建议:何时求助与治疗选择
如果失眠问题只是偶尔出现,通过上述自我调节的方法往往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然而,倘若失眠症状持续存在,每周至少出现三次,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自我调节无效的情况下,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长期严重失眠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像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频繁生病;还会引发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当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准确诊断失眠的病因。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失眠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可能的诱发因素,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还会进行一系列专业检查。比如,脑电图检查,能够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导致失眠;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试,用于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因为这些情绪问题常常与失眠相伴而生;多导睡眠图监测,可以在睡眠过程中同步记录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眼电图等多项生理指标,全面分析睡眠结构、睡眠周期以及睡眠中是否存在呼吸暂停、肢体运动等异常情况,从而为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
针对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大方面。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特性,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常见的助眠药物有苯二氮?类,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总时长,但可能会引起次日困倦、头昏、乏力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风险;非苯二氮?类药物,像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一般较少出现日间困倦,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不过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失眠反跳现象;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不仅具有催眠作用,还能改善抑郁情绪,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较为适用 。
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 - I)被公认为是治疗失眠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调整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和行为,来纠正不合理的睡眠观念和习惯。具体内容涵盖睡眠教育,让患者深入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和规律,消除对失眠的恐惧和误解;睡眠限制,根据患者的实际睡眠情况,合理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以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反射,如只有在感到困倦时才上床,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固定起床时间等;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缓解睡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还有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暴露疗法,帮助患者面对和克服与失眠相关的恐惧和焦虑;思维重构法,引导患者识别并纠正对睡眠的负面、扭曲思维,培养积极的睡眠态度 。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同时,要认真执行心理治疗方案,保持耐心和信心,因为失眠的治疗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只要积极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大多数失眠患者都能够有效改善睡眠状况,重新找回高质量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 。
开启好眠:行动起来拥抱优质睡眠
改善睡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是迈向优质睡眠的关键一步。从现在开始,调整作息,告别熬夜和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让身体的生物钟恢复正常;精心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为自己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睡眠空间;尝试各种放松身心的技巧,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给自己减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运动为睡眠助力;合理安排饮食,让食物成为改善睡眠的好帮手。
如果失眠问题较为严重,也不要害怕和逃避,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失眠,重新拥有香甜的睡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拥抱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