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深厚情感。每至此时,人们纷纷踏上归乡或出游的旅程,海陆空交通枢纽人潮涌动,处处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5 年春运第 1 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 16626.4 万人次,第 2 天更是预计超 1.6 亿人次 。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与聚集,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各地的病原体紧密相连。
飞机、高铁、火车、长途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相对密闭,空气流通不畅,为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创造了 “绝佳条件”。当一位呼吸道疾病患者在车厢或机舱内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会迅速在有限空间内扩散,周边乘客极易吸入而被感染。而且,人们在出行过程中频繁接触公共设施,如门把手、扶手、座椅等,一旦这些物体表面被污染,随后触摸口鼻的行为就可能将病菌引入体内。 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肆意传播,让人们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因此,在享受春节出行欢乐氛围的同时,切不可对呼吸道疾病的威胁掉以轻心,做好预防措施刻不容缓。
一、未雨绸缪,出行前准备
(一)了解疫情与天气
出行前,通过官方卫生健康部门网站、新闻媒体、专业健康资讯平台等渠道,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地区的呼吸道疾病疫情动态,包括疾病流行种类、感染人数变化趋势、防控措施等。若目的地疫情处于高发态势,可考虑调整行程或加强防护措施。同时,掌握天气情况同样关键,提前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出行期间目的地的气温、降水、风力等气象信息,根据天气准备合适衣物,如寒冷天气备好保暖外套、围巾、手套,以防受寒引发呼吸道疾病。
(二)防护物资储备
准备充足且合适的口罩至关重要,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N95 口罩防护效果更佳,可根据出行场景选择携带,建议按每天至少 2 - 3 个的量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也是必备,方便在无法及时洗手时,随时清洁手部,消毒公共设施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扶手等。还可携带一次性手套,在需要频繁接触公共物品时使用,减少手部直接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倘若携带小朋友及老人出行,最好适当备一些应急药品,如退烧药、止咳药、感冒药等,以应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不适状况 。
(三)疫苗接种不可少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相关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以流感疫苗为例,每年流感病毒毒株可能发生变异,提前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能让身体产生相应抗体,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即便感染,症状也可能相对较轻。新冠疫苗的接种也能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尤其在春节出行人员大量流动和聚集的情况下,疫苗的保护作用更为凸显。建议在出行前 1 - 2 个月,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后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
(四)健康状况自查
出行前,对自身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排查。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建议暂缓出行。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避免在旅途中将疾病传播给他人的重要举措。如果正处于疾病康复期,身体免疫力可能尚未完全恢复,也需谨慎考虑出行安排,确保身体状况适宜长途旅行,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旅途之中,严守防线
(一)口罩佩戴要点
在旅途中,口罩是阻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至关重要。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 N95 或 KN95 口罩,这类口罩对飞沫、气溶胶等污染物的过滤效率较高,能为你提供更可靠的防护。若处于人员相对不密集的场所,如在景区室外行走,医用外科口罩也能满足基本防护需求。
佩戴口罩前,务必洗净双手,避免污染口罩内面。展开口罩,将口罩的深色面朝外,浅色面朝内,金属条朝上,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然后轻轻按压金属条,使其贴合鼻梁形状,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不留缝隙。若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或呼吸阻力明显增加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注意,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宜超过 8 小时,尤其是在高风险环境下,更要严格遵守更换时间 。
(二)手卫生的保持
在旅途中,双手不可避免地会频繁接触各种公共设施,如电梯按钮、扶手、座椅等,这些物体表面可能残留大量病原体,因此保持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当接触公共物品后,应尽快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确保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烘干机彻底擦干。
若无法及时洗手,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取适量免洗手消毒液于掌心,双手揉搓,使消毒液均匀覆盖手部各个部位,直至手部干燥。需注意,免洗手消毒液的酒精含量通常较高,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和热源,避免引发火灾。此外,消毒湿巾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没有流动水和洗手用品的情况下,可用消毒湿巾仔细擦拭双手,重点擦拭指尖、指缝、手心和手背等部位 。
(三)咳嗽礼仪践行
在人员密集的旅途中,咳嗽和打喷嚏很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因此践行咳嗽礼仪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重要表现。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立即用纸巾捂住口鼻,防止飞沫四溅。若当时没有纸巾,也可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因为用手捂住口鼻后,手上可能沾染病原体,再触摸其他物品或身体部位,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
使用过的纸巾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尽快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手上可能残留的病原体。如果在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人员密集场所频繁咳嗽、打喷嚏,建议佩戴口罩,以进一步降低传播风险 。
(四)应对身体不适
旅途中,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立即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病毒传播给周围人。如果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及时告知乘务人员自己的身体状况,听从乘务人员的安排,如可能会被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区域 。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病情。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尽可能多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若症状较轻,可适当多喝温水,帮助缓解不适。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可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在交通工具到达下一站时,前往附近医院就诊。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以及症状表现,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
三、境外出行,特别关注
(一)提前知晓流行情况
在计划境外出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态势。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各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权威渠道,获取最新的传染病信息,包括当地是否有流感、新冠、登革热、疟疾等疾病流行,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传播范围等 。
比如,若前往非洲部分地区,需重点关注疟疾、黄热病等传染病;前往东南亚地区,则要留意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疫情。了解这些信息后,能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如接种特定疫苗、携带预防药物等,降低在境外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
(二)出入境健康申报
在出入境时,做好个人健康申报是一项重要且必须遵守的规定。通常在抵达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前,需填写健康申报表格,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护照号码等)、健康状况(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旅行史(近期去过哪些地方)以及接触史(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 。
填写时务必如实、准确、完整地提供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当地卫生部门及时掌握入境人员的健康状况,对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防控,也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表现。提交申报表格后,可能会接受体温检测、健康问询等检疫措施,需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 。
(三)回国后健康监测
回国后,建议进行为期 7 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密切观察自身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皮疹等呼吸道或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 。
若在监测期间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佩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前往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境外旅行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向所在社区或单位报备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旅行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的防控工作 。
四、旅途结束,后续保障
(一)衣物清洗与消毒
结束旅途回到家中,应尽快将旅途中穿着的衣物进行清洗。普通衣物可直接放入洗衣机,加入适量洗衣液正常洗涤。对于可能沾染病原体风险较高的衣物,如在人员密集场所长时间穿着的外套,可选择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按照消毒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合适浓度的消毒液,将衣物浸泡 30 分钟左右后,再进行常规洗涤 。
若担心含氯消毒剂对衣物颜色或材质有影响,也可使用 75% 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将酒精喷洒在干净的毛巾或布上,仔细擦拭衣物表面,尤其是领口、袖口、口袋等易接触外界的部位。消毒后的衣物需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一步杀菌。同时,不要忽视对行李的消毒,使用消毒湿巾或含酒精的喷雾,对行李箱、背包的表面、拉链、提手等部位进行全面擦拭消毒,以消除可能残留的病原体 。
(二)持续健康观察
回家后的一周内,要持续关注自己和同行人员的身体状况。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疾病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尽量减少在家庭公共区域的活动 。
症状较轻时,可先居家休息,多喝温水,保持充足睡眠。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发热超过 38.5℃且持续不退、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出现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前往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中,务必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以及症状表现,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
五、提升免疫,内外兼修
(一)合理饮食搭配
春节期间,美食琳琅满目,但为了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饮食搭配需格外讲究。遵循 “食物多样化” 原则,每天尽量摄入超过 12 种食物,每周争取达到 25 种。确保优质蛋白质的充足供应,它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像鸡蛋、牛奶、鱼肉、虾肉、豆类、坚果等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可将其合理分配到三餐之中,每餐摄入 25 - 30 克 。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提升免疫力至关重要。保证每餐都有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为生重 300 - 500 克,其中应包含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它们的营养价值往往更高。每天还要摄入 200 - 350 克水果,像橙子、苹果、草莓、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注意控制油盐糖的摄入,少吃油炸油煎食品、过咸过甜食物,避免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
(二)规律作息保障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娱乐活动繁多,很容易打乱日常作息,但规律的作息对身体抵抗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尽量保持与平时相似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整,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让身体在深度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早上 7 点左右起床,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
熬夜会导致身体生物钟紊乱,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即使在春节假期,也要避免熬夜追剧、打牌等过度娱乐行为,确保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最佳状态抵御呼吸道疾病的威胁。
(三)适度运动锻炼
春节期间,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适度运动都能有效提升体质,增强免疫力。如果选择在室内活动,瑜伽是不错的选择,它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利用自身体重进行锻炼,提升肌肉力量 。
若天气较好,不妨到户外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在公园、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运动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有助于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且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防止受伤 。